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
Topic outline
- 思路分析
- 4.1
- 4.2
- 补充内容
- 拓展提升
拓展提升
【答案及解析】
(1)参考答案:青藏高原纬度低,海拔高,太阳辐射强;(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-1℃~1℃,可以形成多年冻土。)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,当年平均气温同为-1℃~1℃时,冬季气温高,冻结厚度薄,夏季全部融化,不能形成多年冻土。
解析:冻土有夏季全部融化、夏季上层融化、全年不融化等情况,题目中说的多年冻土是夏季上层融化的情况。第一个关键词是多年冻土,对应的是夏季上层会融化。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更低,换句话说,就是青藏高原为什么更容易形成上下层都融化的冻土,而不是多年冻土,情况可能是冻结厚度比较薄,冻结层在夏季全部融合,不能形成多年冻土,所以可以推出青藏高原纬度低,海拔高,太阳辐射强。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更低,注意是年均温,这是第二个关键词,年均温是一年12个月均温的平均值。而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,冬季气温较高,夏季气温较低,当年平均气温同为-1℃~1℃时,相比较而言冬季气温高,冻土厚度薄。
(2)参考答案: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℃,受气温变化的影响,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,(冻结时体积膨胀,融化时体积收缩,)危害路基;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,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,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,影响路基稳定性。
解析:材料中明确描述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,会危及铁路路基,那么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,也就从活动层反复冻融和冬季不完全冻结两个角度思考。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的年均温接近0度,受气温影响,活动层反复冻融更强烈,冬季存在不完全冻结的情况,从而影响路基稳定。
(3)参考答案:冬季。依据:冬季气温低于地温,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,(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,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,凝结,释放出潜热,)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(大气)。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: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,保护铁轨下的路基(多年冻土)。
解析:热棒技术的原理为“主动降温、冷却路基、保护冻土”,也就是热棒是给路基降温的,把路基中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。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,地下部分为蒸发段,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,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,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,回到蒸发段,循环反复,也就是热棒散热时间为地温高于气温的时间,青藏高原冬季地温高于气温,夏季气温高于地温,所以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。(解释下青藏高原气温与地温的关系:地面为大气的直接热源,所以正常情况下就是地温高于气温,青藏高原海拔高,空气稀薄,大气保温作用弱,所以地面辐射大量散逸于大气中,夏季青藏高原太阳高度角较大,太阳辐射强,大气除接受地面辐射外,还有接受一部分波长较长的太阳辐射,导致气温相对较高,气温高于地温,夏季在青藏高原的感受是头上火辣辣,脚上凉嗖嗖!)热棒倾斜设置是为了可以深入铁轨正下方,散热降温作用更明显。